以前总觉得 “养孩子不能讲大道理,越讲越叛逆”,直到看到网友@云云的分享才改观 —— 她从小听妈妈说得最多的话是 “孩子,别怕”,儿时被爸爸打骂、和同学打架时,妈妈这么说;长大工作受挫、扛起家庭责任时,妈妈仍这么说。这句简单的话,没讲复杂的道理,却成了她前行的底气。
其实,孩子抗拒的从不是 “道理”,而是 “不被理解的冰冷说教”。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内心敏感拧巴时,家长说对这6句话,比批评指责更有用,甚至能让孩子记一辈子。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只要找就有,只要敲门门就开,别停下向前的脚步”
有个男孩羡慕同学成绩好、受欢迎,爸爸没有说 “你要更努力”,而是告诉他:“不用崇拜任何人,只要不停止向前,终会追上甚至超越。” 男孩疑惑 “没人开门怎么办”,爸爸说:“一次不行就多敲几次,实在不行就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总有办法。”
这句话点醒了男孩:想变好,不用怕 “没机会”,怕的是 “不敢试、轻易放弃”。后来的他,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都不再犹豫:遇到难题就查资料、问老师,想参加比赛就主动报名,哪怕失败也会再来一次 —— 因为他知道 “只要主动,就有机会”。
孩子成长中总会有 “畏难时刻”:怕学不会、怕被拒绝、怕不如别人。这时别催他 “加油”,不如说这句 “只要找就有,只要敲门门就开”,让他知道 “努力不会白费,向前就有希望”,比任何鼓励都管用。
“没人能一碗水端平,把自己的事做好,别人才会偏向你”
表姐家有一儿一女,她从不掩饰 “会偏心”:给孩子分蛋糕时,会先给儿子;两个孩子闹矛盾,她更多是拉架,很少批评儿子。女儿曾委屈抱怨 “为什么总说我”,表姐没有安慰,而是直接说:“你打不赢哥哥,但动脑子有机会。你得好好学习,用能力赢,提前预判问题、想办法解决。”
这番话没有 “一碗水端平” 的虚伪,却让女儿慢慢明白:生活本就没有绝对公平,在家如此,未来上学、工作也一样。与其纠结 “为什么不偏向我”,不如专注 “把自己的事做好”—— 成绩好了、能力强了,自然会被看见、被认可。
后来的女儿,不仅没因 “偏心” 自卑,反而更努力:学习上主动找方法,遇到问题先想解决方案。她甚至觉得 “妈妈是因为偏爱我,才教我这些”。其实,家长不用假装 “公平”,不如坦诚告诉孩子:公平要靠自己争取,把自己变优秀,才是最大的 “底气”。
“尽力就好,别钻牛角尖;尽心就好,别太在意结果”
我对儿子玩游戏从不反对,直到有天发现他对着屏幕唉声叹气 —— 原来游戏抽卡总抽不到稀有卡,他越抽越急,越急越沮丧。我没有说 “别玩了”,而是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卸载,要么减少抽卡次数,靠升级打怪拿装备。”
儿子选了后者,后来他说:“靠打怪拿到装备,比抽卡更开心,因为是自己努力来的。” 这件事让他明白:太执着于 “想要的结果”(比如稀有卡),反而会不快乐;只要 “尽力去做”(比如升级打怪),哪怕没有意外之喜,也会有收获。
孩子常会 “钻牛角尖”:考试非要考第一、比赛非要拿奖、做手工非要完美。这时家长要提醒他:“结果重要,但你努力的过程更重要。尽力了、尽心了,就不用遗憾。” 让孩子学会 “和自己和解”,不被 “完美执念” 困住,才能活得更轻松。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别为已发生的事后悔,有勇气向前看,前方才有更好的”
好友文文的女儿,在超市买了个40元的布娃娃,后来发现网上只要10多元,顿时后悔自责:“早知道不在超市买了!” 文文没有说 “谁让你不先看网上”,而是耐心解释:“超市卖得贵,是因为要付房租、工资,而且你付了钱就能立刻拿到喜欢的娃娃,网上买还要等。不用后悔,不管怎么选,都有收获。”
孩子常会为 “选错、做错” 后悔:买错东西、考砸试、和朋友闹矛盾,总想着 “如果当初怎样就好了”。这时家长要做的,不是指责 “你怎么不早想”,而是帮他跳出 “过去的遗憾”:“已经发生的事没法改,但向前看,下次就能选得更好。”
就像文文告诉女儿的那样,人生没有 “十全十美” 的选择,重要的是 “从经历中学会判断”,而不是困在后悔里。让孩子知道 “向前看比回头怨更重要”,他才能慢慢养成 “不纠结、敢面对” 的心态。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人生没法全规划,走一步看一步,心安就是归处”
有个研究很有意思:让学生制定一学期的目标计划,结果发现,哪怕计划和学习无关,这些学生的成绩也比没计划的高22%。研究者说:“真正有用的不是目标本身,而是规划的过程 —— 它能让人更从容地应对变化。”
养孩子也是如此,我们总喜欢帮孩子规划 “先写哪科作业、报什么兴趣班、未来做什么工作”,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作业里突然出现超纲题、孩子对兴趣班失去兴趣、未来的行业趋势会变。这时与其焦虑 “计划被打乱”,不如告诉孩子:“走一步看一步,把能做的先做好,心安就好。”
比如辅导作业时,原计划先做数学再默写,可数学题太难,不如先默写完简单的生字,再回头攻克难题;孩子想参加比赛又怕失败,不如说 “先报名试试,哪怕没选上,也能知道自己差在哪”。让孩子接受 “人生有变数”,他才能更坦然地面对挫折,不会因 “计划外” 而慌了阵脚。
“真正的成功,不是多少人认可你,而是你能发自内心快乐”
有个童话故事:小狗问妈妈 “快乐是什么”,妈妈说 “是你的尾巴”。小狗追着尾巴跑却抓不到,妈妈又说 “不用追,你往前跑,它会一直跟着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快乐不是 “追求来的”,而是 “做好自己时自然拥有的”。
现在的孩子太容易被 “成功标准” 绑架:成绩要靠前、要会多种才艺、要被老师同学喜欢,否则就会被说 “不够优秀”。可真正的成功,从不是 “别人的认可”,而是 “自己内心的快乐”—— 喜欢画画就认真画,哪怕没获奖;喜欢读书就多读书,哪怕别人说 “没用”。
就像小区里那个和爸爸吵架的女孩,爸爸总用 “别人都怎样” 要求她,她却吼 “我就算听陌生人的,也不听你的”。其实孩子要的,不是 “成为别人眼中的优秀”,而是 “做自己时被认可”。家长要做的,是允许孩子发展兴趣、接纳他的 “不完美”,让他知道 “你快乐,比什么都重要”。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写在最后:好的亲子沟通,是 “有温度的道理”
孩子从不是 “听不进道理”,而是 “听不进没温度的道理”。比起 “你要努力”,“只要向前,就有机会” 更有力量;比起 “别后悔”,“向前看才有更好的” 更显包容;比起 “要成功”,“你快乐最重要” 更暖人心。
亲子一场,说话不用 “讲大道理”,也不用 “强说教”。把道理藏在理解里、藏在接纳中,让孩子感受到 “爸妈懂我、支持我”,他才会愿意听、愿意记,甚至把这些话变成自己的 “人生底气”。毕竟,能温暖孩子一生的,从来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带着爱的话语。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分享给你哦,我们也会开展家庭教育的直播,欢迎您前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