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级教育旗下第二托管品牌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友妈帮托管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0-400-821

友妈帮托管:别再替孩子 “遮风挡雨”!小时候吃点苦,才是孩子未来的 “抗风险能力”

发布时间:2025-10-05
来源: www.ymbtg.com 作者: 友妈帮托管 阅读量:138

摘要: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老辈人的这句话,在今天依然戳中很多家庭教育的痛点。 新闻里那个大学毕业就 躺平啃老 的儿子,抱怨工作 太累、要早起,心安理得花妈妈的退休

“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老辈人的这句话,在今天依然戳中很多家庭教育的痛点。

 

新闻里那个大学毕业就 “躺平啃老” 的儿子,抱怨工作 “太累、要早起”,心安理得花妈妈的退休金,却忘了妈妈从小把他护在 “温室” 里 —— 没让他洗过一次碗,没让他体验过 “想要的东西要靠自己争取”,最终养出了 “经不起一点风雨” 的孩子。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其实,真正的爱不是替孩子避开所有苦,而是教会他 “扛住苦” 的能力,这3个方法,帮你科学给孩子 “吃苦教育”。

 

 

先有 “让孩子吃苦” 的意识:

别等孩子成年了,才来补 “童年的苦”

 

很多家长觉得 “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再吃苦也不迟”,却不知道 “吃苦能力” 和 “学走路、学说话一样”,需要从小培养。就像学走路时,总被扶着的孩子,反而比自己跌跌撞撞学的孩子更慢 —— 因为他少了 “自己平衡、自己爬起来” 的体验。

 

家长要主动给孩子 “分配苦差事”,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 “吃苦重点”:

 
5-6岁:让孩子帮着提轻物、擦桌子、整理玩具,告诉他 “开灯会耗电,离开房间要关掉”,让他知道 “生活需要付出”;
 
小学阶段: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管理文具,丢了笔、忘带作业不帮他 “兜底”,让他体验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的后果;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中学阶段:给固定的生活费,超支了就 “饿肚子”,让他学会 “规划和取舍”;还可以让他洗马桶、擦油烟机,知道 “脏和臭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15岁以上:鼓励他做兼职,比如发传单、做志愿者,接触社会,明白 “赚钱不容易”,也学会 “和陌生人沟通、应对挫折”。
 

这些 “苦” 看起来微小,却能帮孩子建立 “责任感” 和 “抗挫折力”。就像从小习惯自己整理书包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因为 “忘带文件” 被领导批评就崩溃;从小管理过生活费的孩子,成年后不会乱花钱、陷入借贷陷阱。

 

“吃苦教育” 的核心:

让孩子 “自立”,而不是 “替他吃苦”

 

很多家长误解了 “吃苦教育”,觉得 “让孩子多干活、少吃饭” 就是吃苦,其实不是 —— 真正的吃苦,是让孩子 “独立面对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家长 “制造苦”。

 

比如孩子写作业遇到难题,别直接给他讲答案,而是问他 “你觉得哪一步不懂?可以先翻课本找找相关知识点”;孩子和同学闹矛盾,别立刻找对方家长 “评理”,而是引导他 “你当时为什么生气?有没有其他办法和同学沟通?”。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尝试,哪怕走点弯路,也比 “家长包办” 更有意义。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在家里,更要明确 “孩子的事自己做”:

 

  • 生活上,自己叠被子、收拾房间,衣服脏了自己放进洗衣篮(低年级可以家长帮忙洗,高年级学用洗衣机);
 
  • 学习上,自己记作业、定闹钟,没写完作业别找 “忘了”“没时间” 的借口,让他自己承担 “被老师批评” 的后果;
 
  • 心理上,允许孩子 “不开心”,比如没选上班干部、比赛输了,别立刻安慰 “没关系,下次肯定行”,而是陪他聊聊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要不要想想下次可以怎么改进?”。
 

自立的孩子,不会因为 “一点小事” 就依赖别人,也不会因为 “一点挫折” 就放弃 —— 因为他知道 “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最好的 “吃苦教育”:

父母陪孩子 “一起吃苦”,而不是 “只动嘴”

 

“只知道享受的父母,养不出能吃苦的孩子”,这句话很实在。如果你自己下班就躺沙发刷手机,却要求孩子 “每天背单词、练钢琴”;如果你自己买东西随心所欲,却要求孩子 “省钱”,孩子只会觉得 “不公平”,不会真正学会 “吃苦”。

 

父母要做孩子的 “吃苦榜样”,用行动带孩子体验 “坚持的意义”:

 

  • 想让孩子早起晨跑,别只喊 “你快去跑步”,而是穿好运动鞋说 “走,妈妈陪你一起跑,咱们今天比昨天多跑50米”;
 
  • 想让孩子不怕冷、按时上学,别在冬天说 “外面太冷,今天请假吧”,而是和他一起穿好衣服说 “妈妈知道外面冷,但咱们加快脚步,到学校就暖和了”;
 
  • 想让孩子学会 “坚持”,比如孩子跳绳跳到一半想放弃,别批评 “你怎么这么没毅力”,而是拿起跳绳说 “妈妈陪你一起跳,咱们再坚持10个就休息”。
 

这些小事,比讲100遍 “要吃苦、要坚持” 都管用。孩子会从父母的行动里看到 “吃苦不是折磨,而是为了更好的结果”,也会慢慢养成 “不轻易放弃” 的习惯。

 

另外,“吃苦教育” 要 “循序渐进”,别一口吃个胖子。比如孩子第一次洗碗,别要求 “洗得像新的一样”,只要他认真洗了,就夸 “你今天把碗洗干净了,妈妈很开心”;孩子第一次做手工做不好,别指责 “你怎么这么笨”,而是和他一起看看 “哪里可以改进,咱们再试一次”。一点点积累,孩子才会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能 “扛事”。

 

 

小时候 “吃点苦”,

是给孩子未来的 “最好礼物”

 

人生没有 “一帆风顺”,孩子总有一天要自己面对 “工作的压力”“生活的难题”。小时候让他 “吃点苦”,不是 “虐待”,而是帮他储备 “抗风险能力”—— 就像小树,只有经历过 “风吹雨打”,根才能扎得更深,长大后才能 “抵挡大风大浪”。

 

尤其是男孩,未来要承担更多责任,“吃苦耐劳” 更是他的 “立世之本”。别再把孩子护在 “温室” 里,适当让他 “受点折腾”,比如自己整理房间、自己规划时间、自己面对挫折,这些 “苦” 都会变成他未来的 “底气”。

 

记住,真正的爱不是 “替孩子避开所有苦”,而是教会他 “在苦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孩子,不管未来遇到什么困难,都能 “扛得住、走得稳”。

领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