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级教育旗下第二托管品牌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友妈帮托管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0-400-821

友妈帮托管:孩子说 “我学不会”?不是能力差,是缺了这份 “内心的底气”

发布时间:2025-08-16
来源: www.ymbtg.com 作者: 友妈帮托管 阅读量:185

摘要:女儿上初一后像变了个人,话少了,成绩也掉了。想跟她聊聊学习,她就烦:你以为我不想考好吗?我就是学不会! 一位家长的吐槽,戳中了很多家庭的痛点。 孩子口中的 学不会,往

“女儿上初一后像变了个人,话少了,成绩也掉了。想跟她聊聊学习,她就烦:‘你以为我不想考好吗?我就是学不会!’” 一位家长的吐槽,戳中了很多家庭的痛点。
孩子口中的 “学不会”,往往不是真的能力不足,而是心里没底气 —— 觉得 “我再努力也没用”。心理学上把这种状态叫 “自我效能感缺失”:不是做不到,而是相信自己做不到。这种 “内心的底气”,比分数更能决定孩子的学习状态。
 
什么是 “自我效能感”?
看看孩子的这些表现就懂了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 “自我效能感”,简单说就是 “我能行” 的信念。它不是真的能力强,而是 “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比如两个数学水平差不多的孩子: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自我效能感高的会说:“这题难,但我再想想肯定会”;
自我效能感低的会说:“我肯定做不出,算了吧”。
孩子缺了这份 “底气”,会有这些明显表现:
遇到新任务先躲:“我不会”“我做不好”,哪怕其实能完成;
稍难就放弃:数学题卡5分钟就扔笔,说 “反正也做不对”;
考砸了就崩溃:一次没考好就哭着说 “我太笨了,永远学不好”;
总盯着自己的短板:“同桌英语比我好,我肯定赶不上”。
这些状态,不是 “懒” 或 “笨”,而是孩子在心里给自设了限:“我不行,所以不用试”。
 
3个方法,帮孩子攒够 “我能行” 的底气
1. 用 “小成功” 堆出大信心:别等 “考满分”,先赢 “一小步”
自我效能感不是喊 “我能行” 的口号,而是从一次次 “我做到了” 的体验里长出来的。就像学走路,孩子先会站,再会走,每一步小成功都在告诉他 “我能做到”。
家长可以帮孩子把目标拆成 “够得着的小台阶”:
孩子数学总不及格,别说 “下次考80分”,先定 “这次比上次多对3道选择题”;
作文写不好,不要求 “写得生动”,先练 “每段写清楚一句话”;
背单词总忘,不说 “一天背50个”,先试 “每天背5个,3天不忘”。
朋友家孩子物理总考60分左右,爸爸陪他做了个 “错题本计划”:每天只改 3 道错题,改对了就画颗星。攒够10颗星换一次打球机会。3个月后,孩子不仅错题少了,还主动说 “其实物理也没那么难”。
记住:孩子需要的不是 “惊天动地的成功”,而是 “我努力了,就有进步” 的确定性。哪怕进步只有一点点,也要认真夸:“你看,这次比上次多对了2道题,这就是进步呀!”
2. 教孩子 “好好怪自己”:把 “我太笨” 换成 “我可以改”
孩子对 “成功和失败的解释”,直接影响他的底气。比如考砸了:
若觉得 “是我太笨”(怪能力,改不了),下次会更没信心;
若觉得 “是我没复习到位”(怪方法,能改进),下次会更想试。
这就是 “归因方式” 的魔力。家长可以这样引导:
孩子成功时,多问 “怎么做到的”
比如孩子语文考得好,别说 “你真聪明”,可以问:“这次作文比上次流畅,你是不是练了分段?”“你说考前把易错字抄了 3 遍,看来这个方法有用呀!” 让他知道:成功不是因为 “运气” 或 “聪明”,而是 “我用了对的方法,付出了努力”。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孩子失败时,少怪 “能力”,多找 “可控原因”
考砸了别骂 “你就是不用心”,可以说:“这次选择题错得多,是不是复习时没重点看基础概念?”“作文没写完,是不是时间分配没做好?” 引导他发现:“失败是因为方法不对,我改了就能进步”。
就像一位妈妈对数学考砸的儿子说:“妈妈看你这礼拜每天都做练习,已经很努力了。咱们看看错题,是不是有些公式记错了?把公式记牢,下次肯定能进步。” 孩子没被否定,反而想通了 “该往哪使劲”。
3. 做孩子的 “情绪充电宝”:先接住他的 “不行”,再陪他 “试试”
孩子的底气,藏在家长的态度里。如果孩子一说 “我不会”,你就急着说 “你怎么这么懒”“别人都行就你不行”,他只会更确信 “我真的不行”。
真正的支撑,是先接住孩子的 “挫败感”,再帮他站起来:
孩子哭着说 “我永远学不好英语”,别讲道理,先抱一抱说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受,觉得努力了也没进步,是挺委屈的”;
他摔笔说 “我不做了”,别说 “必须做”,可以说 “那先歇 10 分钟,咱们再回来看看,说不定有新想法”;
哪怕他暂时没进步,也要让他知道:“你努力的样子,比分数重要。妈妈相信你,慢慢来。”
清华大学有个学生说,自己高三时几次模考都砸了,是妈妈的话撑着他:“考不好没关系,大不了咱们再努力。你愿意学,妈妈就一直陪你。” 这份 “不管你怎样,我都信你” 的底气,比任何鼓励都有力量。
 
孩子的 “底气”,藏在家长的 “平常心” 里
孩子说 “我学不会” 时,别急着逼他 “加油”,先想想:他是不是很久没尝到 “做到” 的滋味了?他是不是觉得 “我不够好,所以爸妈会失望”?
自我效能感就像孩子心里的小树苗,需要 “小成功” 的阳光,“好好归因” 的雨露,更需要 “爸妈相信我” 的土壤。不用急着让它长成大树,先让它稳稳扎根:知道 “努力就有进步”,相信 “错了能改进”,确定 “不管怎样,爸妈都在”。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这样的孩子,哪怕暂时落后,也总有勇气说:“这次不行,下次再试 —— 我能行。”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分享给你哦
 
 

领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