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级教育旗下第二托管品牌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友妈帮托管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0-400-821

友妈帮托管:别用 “穷养” 毁了孩子!真正的养育,是物质有底线,精神有底气

发布时间:2025-08-16
来源: www.ymbtg.com 作者: 友妈帮托管 阅读量:87

摘要:男孩要穷养,不然容易爱慕虚荣。 这句话被很多家长奉为圭臬。可现实是,有些 穷养 养出的不是懂事的孩子,而是骨子里带着自卑、生活中斤斤计较的人。 就像那个因 过度穷养 而分

“男孩要穷养,不然容易爱慕虚荣。” 这句话被很多家长奉为圭臬。可现实是,有些 “穷养” 养出的不是懂事的孩子,而是骨子里带着自卑、生活中斤斤计较的人。
就像那个因 “过度穷养” 而分手的男孩:吃饭只选平价餐厅,女友花自己的钱会被说教,收到礼物要在朋友圈炫耀三天 —— 他不是不够好,而是被 “穷” 困住了人生。
 
过度 “穷养” 的孩子,心里都藏着一道疤
那位在知乎上被讨论的男生,成长轨迹其实很典型:小时候父母总说 “赚钱不容易,能省就省”,零花钱比同学少一半,衣服永远是 “哥哥穿旧的”;每次想要个新书包,得到的回应都是 “小孩子别那么讲究”。父母以为这是 “教他懂事”,却没发现,“穷” 已经悄悄刻进了他的性格里。
过度穷养对孩子的伤害,从来不止于物质:
1. 自卑像根刺,扎在心里拔不掉
孩子到了小学就开始有 “对比心”:同学用新款文具,他只能用胶带粘过的旧本子;大家聊最新的动画片,他因为家里没装电视插不上话。这些细节会慢慢在心里发酵:“是不是我不够好,才配不上那些?”
就像那个男生,工作后明明收入不低,却总觉得 “自己配不上条件好的女生”。女友请他吃西餐,他会浑身不自在;看到女友买名牌包,第一反应不是 “她努力赚的”,而是 “我是不是太穷了”。这种自卑,不是赚钱能填补的 —— 就像有人说的,“小时候缺的糖,长大了再买,也尝不出当年的甜”。
2. 计较成习惯,把身边人推远
过度穷养的孩子,会把 “省钱” 变成一种执念。他们不是小气,而是骨子里怕 “回到过去的穷日子”:买瓶水要对比三家超市的价格,朋友聚餐会提前算好 AA 的钱,甚至对亲近的人也会算得清清楚楚。
那位男生对女友的不满,本质上是怕 “她乱花钱会拖垮自己”。他晒鞋子、吵架时提 “我花了钱”,其实是在强调 “我对你付出了,你不能对不起我”。可这样的计较,就像一道无形的墙,把真心想靠近的人都挡在了外面。
3. 眼界被框住,看不到远方的光
被 “穷” 教育大的孩子,容易把 “眼前的钱” 看得太重,却忽略了 “长远的价值”。比如遇到能提升自己的培训,会犹豫 “太贵了,不值”;有跳槽到更好平台的机会,会担心 “万一不稳定,连现在的收入都没了”。
就像有些家长为了省钱,不让孩子参加研学活动、不报兴趣班,觉得 “没用”。可这些看似 “花钱” 的事,恰恰是在帮孩子打开眼界 —— 见过大山大海的孩子,不会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体验过 “为热爱投入” 的孩子,才敢为未来冒险。
 
真正的 “穷养”,是物质有底线,精神不贫瘠
其实 “穷养” 本身没错,错的是把 “穷” 当成了目的,而不是手段。真正的穷养,是让孩子明白 “钱要花在刀刃上”,而不是 “钱是洪水猛兽”;是教他 “珍惜”,而不是 “恐惧”。
1. 物质上:分 “需要” 和 “想要”,给足底线
孩子说 “想要新款运动鞋”,先别急着说 “太贵了”,可以问:“现在的鞋子穿坏了吗?如果没坏,新款是‘想要’还是‘需要’?” 区分清楚后:
必要的需求要满足:比如合身的衣服、学习用的文具、能和同学融入的基本物品(比如大家都有的课外书),这些是孩子的 “尊严底线”,不能省。
过度的欲望要引导:比如 “同学有游戏机,我也要”,可以说 “游戏机可以作为你考进步的奖励,我们一起努力争取”,让他知道 “想要的东西要靠自己挣”,而不是 “我不配拥有”。
就像一位妈妈的做法:儿子想要限量版玩具,她没买,但买了基础款,说 “这个能拼出10种造型,我们一起研究玩法”。孩子没得到 “最好的”,却学会了 “珍惜拥有的”。
2. 精神上:用 “富足” 对抗 “贫瘠”
比起省钱,更该给孩子的是 “精神底气”:
告诉他 “你的价值,和钱没关系”:考砸了别骂 “我白供你读书了”,可以说 “一次没考好不算什么,我们一起找原因”;他穿旧衣服被嘲笑,要坚定地说 “衣服干净整洁就好,你善良懂事,比什么都重要”。
带他体验 “不花钱的富足”:去公园观察树叶的纹路,在家一起做饭聊天,睡前读一本好书 —— 这些事不用花钱,却能让孩子感受到 “生活的美好,不全靠物质”。
教他 “钱是工具,不是目的”:给孩子零花钱时,让他自己分配 “花多少、存多少、捐多少”;带他看你工作的样子,说 “妈妈努力赚钱,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选择,而不是被钱困住”。
 
养育的核心,是让孩子 “既不狂,也不慌”
“穷养” 还是 “富养”,从来不是看给多少钱,而是看给孩子多少 “内心的安稳”。真正优秀的孩子,该知道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也该相信 “自己值得被好好对待”;该懂得 “省钱”,也敢 “为值得的事花钱”。
就像那句话说的:“好的养育,是让孩子见过繁华,也耐得住平凡;知道钱的重要,也明白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别让 “穷” 成为孩子的枷锁,给他物质的底线,更给他精神的底气 —— 这样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得从容、坦荡。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分享给你哦

领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