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信就像一颗种子,需要在日常的点滴中悉心浇灌。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认知正在形成,每一次被认真对待、每一次独立尝试,都是自信生根发芽的契机。以下这些小方法,能帮你在生活里为孩子种下自信的种子:
当孩子仰着小脸说 “妈妈,我想借你的彩色笔做手工” 时,哪怕你正在忙,也记得停下手里的事,看着他的眼睛说:“等妈妈把这页书看完就给你拿,大概五分钟,可以吗?” 小学生的需求看似简单,但被忽视的次数多了,他会慢慢觉得 “我的想法不重要”。就像班里那个总举着手却从没被老师叫到的小朋友,时间久了就不再愿意举手了。
周末带孩子出门时,试着把 “想去哪儿玩” 换成 “今天去公园骑自行车,还是去书店挑绘本?” 给孩子几个具体的选项,就像考试时做选择题比填空题更容易有把握。当他说出 “我想去公园” 时,你点点头说 “这个主意不错”,他心里会像刚拿到满分考卷一样得意 —— 这种 “我能做决定” 的感觉,正是自信的萌芽。
记得别笑孩子念错字或者算错题。有次我听到一位妈妈这样说:“‘勇敢’的‘敢’你写成了‘敢’,不过你发现了吗?这个‘敢’比正确的写法多了个‘心’,是不是觉得勇敢的人都特别有决心呀?” 孩子一下子就笑了,第二天主动拿着字典来纠正。如果当时直接说 “你怎么又写错了”,他可能从此就害怕在作文里用这个词了。
当孩子捧着满分试卷回家时,除了夸 “真棒”,还可以问问他:“你觉得这次哪里做得特别好?” 如果他拿着画了一半的机器人发愁,别急着说 “我帮你画”,而是问:“你想让机器人的手臂能弯曲吗?我们试试用吸管来做关节怎么样?” 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价值,比任何奖励都更能让他相信 “我能行”。
把孩子的试卷、手工作品贴在客厅的展示墙上时,试试这样说:“你看这张数学卷子,错题旁边的订正特别工整,老师肯定能看出你有多认真。” 比起简单的 “贴在这里真好看”,具体的肯定能让他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就像班里的黑板报,如果有人指着某段文字说 “你写的这个标题特别醒目”,写字的同学下次会更愿意参与。
晚上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时,就算看到他把课本和作业本胡乱塞进去,也别急着重新整理。可以递给他一个文件袋:“数学卷子容易折角,放在这个袋子里会不会更好?” 第二天早上,如果他因为没带作业本而着急,也别忙着帮他送,而是说:“下次我们可以列个清单,睡前照着检查一遍,你觉得怎么样?” 让孩子在试错中学会负责,比替他解决问题更能让他有底气。
带孩子去超市时,给他20元让他自己选零食。看着他在货架前对比价格、计算找零的样子,就像看到小管家在打理家事。有个小学生第一次自己付钱后,回家兴奋地对妈妈说:“我算对了!收银员阿姨还夸我聪明呢!” 这种被认可的成就感,比买多少玩具都让他开心。
周末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时,试着问他:“你觉得灰太狼每次失败后为什么还不放弃呀?” 当他说出 “因为他想让红太狼吃到羊” 时,点点头说:“你看得真仔细,我都没想到这一点。” 平等的讨论就像搭积木,你放一块 “我觉得他很坚持”,他就会接着放一块 “对,就像我学跳绳一样”,在一来一往中,他会觉得 “我的想法很重要”。
允许孩子用旧纸箱做 “太空船”,就算弄得满地纸屑也别忙着批评。可以递给他一把剪刀:“你觉得船舱的窗户开多大合适?” 就像科学家做实验一样,孩子在探索中会慢慢明白 “失败了也没关系,再试试就好”。有个小男孩用吸管和胶带做桥,试了五次才成功,后来他在作文里写:“原来我比自己想的更厉害。”
早上让孩子自己定闹钟起床,就算第一次迟到了,也别抱怨 “早就告诉你要早点睡”。可以和他一起算:“从起床到出门需要20分钟,那闹钟定在7点10分够不够?” 当他第二天准时背着书包站在门口时,眼里的光就像拿到了 “独立勋章”。生活里的每一次自理,都是在给自信添砖加瓦。
其实培养自信没什么秘诀,就是把孩子当成 “小大人” 来尊重 —— 认真听他说话,相信他能做到,允许他试错,再帮他从每一次经历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就像种小树苗一样,不需要每天施肥,只要给他阳光和空间,他自己就会慢慢挺直腰杆,长出茂密的枝叶。
这个假期,别让孩子错过成为自信演说者的机会!晋小鹰公众演说实战营,期待您孩子的加入,一起开启自信表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