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级教育旗下第二托管品牌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友妈帮托管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0-400-821

友妈帮托管:别让 “禁止” 偷走童年!给小学生3个 “允许”,长大后更有底气

发布时间:2025-08-12
来源: www.ymbtg.com 作者: 友妈帮托管 阅读量:168

摘要: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对6-12岁的孩子来说,童年的幸福很简单 就是被允许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哪怕偶尔会犯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对6-12岁的孩子来说,童年的幸福很简单 —— 就是被允许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哪怕偶尔会犯错。这三件事,家长越 “允许”,孩子越容易长成内心有力量的人。
 
允许他追着问 “为什么”,
别用 “不知道” 堵住好奇心
6岁的小宇最近像个 “小问号”:“月亮为什么跟着人走?”“妈妈为什么会变老?”“数学题为什么一定要这样算?” 妈妈有时会不耐烦:“哪有那么多为什么,记住就行!” 慢慢的,小宇问得越来越少了。
其实,6-12岁正是孩子好奇心最旺盛的阶段,他们的大脑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而 “提问” 就是吸收的开始。如果总被敷衍,好奇心会慢慢被磨掉。试试这样做:
简单问题直接答,复杂问题一起查:孩子问 “鱼为什么不会淹死”,可以说 “因为鱼用鳃呼吸呀,就像我们用鼻子呼吸一样”;如果问 “地球为什么会转”,不妨说 “这个问题妈妈也不太清楚,我们一起查科普书好不好?”
把 “问题” 记下来,周末开个 “答疑会”:准备一个 “问号本”,孩子问的问题先记下来,告诉孩子 “这个问题很棒,我们周末专门研究”。全家一起查资料、做实验,孩子会觉得 “我的问题很重要”
反问一句 “你觉得呢”,让他先思考:孩子问 “天为什么会黑”,可以反问 “你观察到天黑时太阳去哪里了?” 引导他自己发现答案,比直接告诉结果更有意义。
注意:吃饭或睡前半小时,可以说 “现在我们先专心吃饭,这个问题记下来,明天我们慢慢聊”—— 不是拒绝,而是教孩子学会等待。
 
允许他大胆说 “我不喜欢”,
别用 “听话” 扼杀表达欲
8岁的朵朵想买粉色的书包,妈妈说 “红色更耐脏,听我的”;朵朵不想学钢琴,妈妈说 “学钢琴有气质,必须学”。慢慢的,朵朵遇到选择时总说 “随便”,再也不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6-12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他们需要知道 “我的想法很重要”。剑桥大学研究发现,经常被鼓励表达的孩子,长大后更有主见,不容易盲从。家长可以这样做:
家里的小事,让他参与决策:周末去哪里玩,问问孩子 “你想去公园还是科技馆?”;买什么菜,说 “你想吃西红柿炒鸡蛋还是青椒土豆丝?” 孩子会觉得 “我是家里的一份子”。
认真听他 “吐槽”,别急于评判:孩子说 “我讨厌数学老师,他总批评我”,别急着说 “老师是为你好”,可以说 “听起来你有点难过,能跟妈妈说说发生了什么吗?” 先共情,再引导。
允许他说 “不”,但要问清原因:孩子说 “我不想穿这件衣服”,可以问 “是不舒服还是不喜欢图案?” 如果是前者,尊重他;如果只是任性,可以说 “今天有点冷,这件更暖和,明天你可以选自己喜欢的”。
避开误区:别嘴上说 “你说了算”,转头又推翻。比如孩子选了公园,你却临时改去亲戚家,这会让他觉得 “我的想法没用”。
 
允许他 “搞砸”,
别用 “我早就说过” 剥夺试错机会
10岁的小远学骑自行车,摔了两次就想放弃。爸爸说 “再试试,摔不坏”,妈妈却心疼:“别学了,危险!” 结果小远到了五年级,还不会骑车,看到同学结伴骑行,总是躲得远远的。
6-12岁是孩子 “试错” 的黄金期,他们需要在 “搞砸” 中学会解决问题。家长要做的不是挡在前面,而是站在旁边说 “没关系,再来一次”。
他搭积木倒了,别急着帮他搭:可以说 “刚才是不是底座没搭稳?试试把大积木放下面呢?” 让他自己找到方法,比直接帮他完成更有成就感。
考试没考好,和他一起找原因:别说 “早就告诉你要好好复习”,可以说 “我们看看哪道题错了,是没看懂题目还是粗心了?” 把 “失败” 变成 “学习的机会”。
分享你的 “失败故事”,让他不怕犯错:可以说 “妈妈小时候学做饭,第一次炒鸡蛋把锅烧糊了,后来多练了几次就会了”。孩子会知道 “原来大人也会犯错,只要不放弃就好”。
记住:别嘲讽孩子 “这点事都做不好”,也别夸大表扬 “你是最棒的”。可以说 “我看到你刚才很努力,再试一次说不定就成功了”—— 肯定他的努力,比评价结果更重要。
 
最后想说:
“允许” 不是放任,是带着信任的引导
6-12岁的孩子,就像一棵慢慢长高的小树。允许他多问几个 “为什么”,是给树根浇水;允许他大胆表达,是让树枝自由伸展;允许他偶尔 “搞砸”,是让树干更结实。
家长的 “允许” 里,藏着对孩子的信任:相信他能自己思考,相信他能表达想法,相信他能从错误中学会成长。有了这份信任,孩子的童年会更从容,长大后也会更有勇气面对世界的挑战。
毕竟,最好的教育不是 “教会孩子怎么做”,而是让他敢去尝试、敢去表达、敢去犯错 —— 因为他知道,身后总有父母温暖的目光。
 

领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