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级教育旗下第二托管品牌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友妈帮托管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0-400-821

友妈帮托管:养出 “能扛事” 的孩子,比送进名校更重要!日常做好5点,孩子未来更有底气

发布时间:2025-11-06
来源: www.ymbtg.com 作者: 友妈帮托管 阅读量:149

摘要:作家余华曾说:中国年轻一辈里,优秀者很多,但能扛事的人很少。 生活中,不少人遇到挑战先想躲,碰到麻烦就焦虑,这种 脆弱 也悄悄传给了孩子。其实,比给孩子多花钱、送名校

作家余华曾说:“中国年轻一辈里,优秀者很多,但能扛事的人很少。” 生活中,不少人遇到挑战先想躲,碰到麻烦就焦虑,这种 “脆弱” 也悄悄传给了孩子。其实,比给孩子多花钱、送名校更重要的,是帮他养出一颗坚韧的心 —— 能直面风雨,敢承担责任。而这份能力,藏在日常5个细微的教育细节里。
 
别怕孩子犯错!提高 “容错率”,养出不怯场的孩子
武志红老师分享过一个案例:实习生小丹刚工作就患了焦虑症,同事提意见、主管派任务,她第一反应都是 “完蛋了,我别出错”,最后干脆 “啥也不干” 躲着事。追溯根源,是她从小被父母要求 “不能犯错”,一旦出错就会被严厉批评。
心理学认为,“不允许犯错” 的教育,会让孩子形成 “被看见 = 被挑剔” 的认知,长大后变得回避错误、过度自省、畏惧权威。其实,孩子小时候犯点错、走点弯路,是在积累 “抗错经验”。比如:
孩子打翻牛奶,别骂 “你怎么这么笨”,而是说 “没关系,我们一起擦干净,下次拿杯子记得扶稳”;
孩子考试错题多,别说 “你怎么又考这么差”,而是一起分析 “这些错题帮我们找到没掌握的知识点,下次就能改进”。告诉孩子 “人生容错率很高”,他才敢大胆尝试,不会因为怕错而缩手缩脚,慢慢养成 “当仁不让” 的底气。
 
少管琐事!别耗光孩子的 “能量”,留足闯劲
很多家长觉得 “管得越细,孩子越优秀”,却没发现:吃喝拉撒的叮嘱、学习上的过度施压、出门前的反复啰嗦,这些琐事会像 “小疙瘩” 一样堵在孩子心里,耗光他的精力,让他没力气去面对挑战。
美国心灵导师迈克尔・辛格提出 “心脉阻塞” 的概念:胆小怕事的孩子,大多是 “心脉不畅”,能量被琐事分散,没法聚焦。就像孩子早上被催 “多吃点”,上学被管 “别胡闹”,放学被安排 “先写作业”,一整天被管着,生命力慢慢被压制,自然没了闯劲。
想要孩子有能量扛事,家长要学会 “少管少说”:
孩子能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就别伸手帮忙;
孩子写作业磨蹭,别一直催,让他自己承担 “熬夜写不完” 的后果;
孩子和朋友相处有小矛盾,别立刻插手,让他试着自己沟通解决。少消耗孩子的能量,他的心脉通了,自然有勇气去面对更难的事。
 
让孩子吃点苦!培养 “反脆弱体质”,不怕挫折
教育学者付立平发现,面对困境时,有的孩子能乐观找办法,有的却一蹶不振 —— 这是 “逆商” 的差异。比如做题遇到难题就放弃、学才艺没几天就搁置、玩游戏输了就哭,都是逆商低的表现。想要孩子 “能扛事”,就要帮他在吃苦中养出 “反脆弱” 的能力。
可以试试两个方法:
帮孩子积累 “好感受”:孩子尝试新事物时,给他安全感(“大胆试,爸妈在”);无论结果好坏,肯定他的努力(“你刚才很认真地思考了,这就是进步”);陪他专注做事,感受 “完成一件事” 的愉悦感,这些都会成为他面对挫折的底气。
用 “ABC 理论” 换视角:遇到不好的事(A),比如考试错题多,引导孩子换个想法(B)—— 别说 “我怎么这么差”,而是说 “幸好这些错题现在发现了,我可以重点复习”;想法变了,结果(C)也会跟着变,从 “不想面对” 变成 “主动改进”。没有人生来就自带 “盔甲”,孩子的坚韧,是在一次次 “吃苦” 中慢慢练出来的。
 
适当 “狠心”!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 “担责”,学会扛事
日本作家高桥敷在书中写过一件事:邻居12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打碎了他家玻璃,第二天男孩自己买玻璃上门认错;高桥敷留他吃饭、送他糖果,男孩父母却带着糖果上门归还,还说 “犯错不能受奖励,买玻璃的钱让孩子用零花钱付,不够就借,再打零工还”。
这种 “让孩子担责” 的教育,比说教更有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里说:“培养责任感,要让孩子在自己的事上有发言权,及时放手让他做选择、承担后果。” 比如:
孩子弄丢同学的玩具,别替他买新的,让他用自己的零花钱赔偿,不够就 “欠着”,通过做家务 “抵债”;
孩子忘记带作业被老师批评,别帮他找 “忘带了” 的借口,让他自己跟老师道歉,下次记得检查书包。“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 别总替孩子 “护短”,让他自己扛下该扛的事,才会慢慢明白 “责任” 的意义。
 
别吝啬爱!做孩子的 “后盾”,给他敢扛事的底气
画家蔡志忠曾问《汉声》杂志发行人吴美云:“爱的作用是什么?” 吴美云回答:“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才会觉得安全,敢跨出步子,跌倒了也不怕。” 真正的爱,不是帮孩子挡住所有风雨,而是让他知道 “背后有人撑腰”。
孩子的底气,最初都来自父母:
孩子尝试新事物失败了,别说 “我就知道你不行”,而是说 “没关系,我们再试一次,爸妈支持你”;
孩子被冤枉、受委屈时,别先指责 “你肯定也有错”,而是先听他说,站在他这边;
孩子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别骂 “你怎么这么没用”,而是一起想办法,告诉他 “你不是一个人”。心理学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他与世界的关系”。当孩子知道 “爸妈永远是后盾”,他才敢舒展翅膀,勇敢去闯 —— 因为他明白,就算跌倒,也有回家的路。
 
写在最后:家长做好 “支点”,孩子才能扛住事
有人问:普通家庭能给孩子的最好托举是什么?答案是:别做孩子人生的 “承重墙”,而要做 “恰到好处的支点”。不需要替他遮风挡雨,而是帮他练出 “自己挡雨” 的能力。
孩子犯错时,告诉他 “没关系”;他做事时,少管琐事耗他能量;他受挫时,帮他换个视角;他闯祸时,让他自己担责;他害怕时,握紧他的手说 “爸妈在”。坚持做这些小事,孩子会慢慢长出坚韧的内核,成为 “能扛事、敢担当” 的人 —— 这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分享给你哦,我们也会开展家庭教育的直播,欢迎您前来观看。

领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