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家陶行知曾言: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根基,更需融入日常点滴。让我们
教育家陶行知曾言:“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根基,更需融入日常点滴。让我们从陶行知的教育智慧中汲取力量,每天留出6个 “一分钟”,用关爱、尊重与引导,助力孩子茁壮成长。
郭沫若曾盛赞陶行知:“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 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始终坚信:“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家庭教育的核心,正是这份源于心底的真诚与爱。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一分钟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陶行知的这句话,道破了很多父母的认知误区。不要总以 “孩子还小” 为由剥夺他们表达的权利,从懂事起,孩子便已能感知父母的情绪,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与想法。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每天花一分钟,放下家长的权威,耐心倾听孩子的絮语 —— 可能是幼儿园里的趣事,也可能是小小的烦恼。这份倾听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表达与社交能力,更能让你发现:孩子远比你想象中更懂世界。
一分钟示爱:让温暖滋养成长
“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深知爱的力量,他曾提醒世人:“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
爱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陪伴与尊重。每天一分钟,给孩子一个拥抱,摸摸他的头,认真听他分享,让他清晰感受到 “爸爸妈妈爱我”。请记得,不在公共场合斥责孩子,不盲目抱怨成绩,不剥夺他的热爱 —— 真正的爱,是接纳与尊重的总和。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一分钟参与:在协作中建立联结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陶行知强调实践的价值,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正是最好的实践课。孩子天生好奇成人的世界,渴望被当作 “家庭一员” 对待。
每天一分钟,邀请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事:一起择菜、讨论周末计划、布置房间…… 过程中尊重他的意见,引导他思考,既不盲目顺从,也不武断否定。这种参与感会让孩子更有责任感,也能增进亲子情感的联结。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一分钟赞美:发现孩子的独特光芒
陶行知曾因朋友痛揍拆坏金表的孩子而惋惜:“你打掉了一个‘爱迪生’。” 他带孩子去修表店,让孩子在观察中满足好奇,也守护了探索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闪光点或许藏在调皮、好奇或看似 “无用” 的举动里。
每天一分钟,用心发现孩子的优点:可能是主动整理玩具的细心,可能是解出难题的坚持,也可能是对小动物的善良。恰当的赞美不是敷衍的 “你真棒”,而是具体的肯定,让孩子在认同中建立自信,让 “爱迪生” 般的潜能自由生长。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一分钟鼓励:点燃自主成长的火焰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陶行知在武汉大学的 “喂鸡” 演讲至今发人深省:按住鸡头硬灌米,鸡反而不吃;松开手,鸡自然会主动啄食。教育亦是如此,强硬灌输只会让孩子抵触,而鼓励能唤醒内在动力。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不要总拿孩子与他人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每天一分钟,肯定他的努力而非仅看结果:“这次没做好,但你尝试了很多方法,很了不起”“这个想法很特别,愿意多说说吗?” 信任与鼓励,会让孩子更勇敢地探索世界。
一分钟矫正:用智慧引导行为边界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孩子成长中难免犯错,矫正行为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循循善诱的引导。陶行知处理学生打人事件时,先以四颗糖肯定其守时、尊重、正义感与认错态度,既维护了孩子的尊严,又让他主动认识错误。友妈帮托管,家庭教育
每天一分钟,若发现孩子有不当行为(如欺负同学、吝啬自私等),先弄清背后的原因,再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引导。记住,矫正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学会承担责任。
相较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更贴近孩子心灵的 “土壤”。这 6 个 “一分钟”,看似微小,却是日复一日的滋养。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是 “心心相印” 的过程,当父母用真心、耐心与智慧对待孩子,成长的幼苗定会在爱的浇灌下,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分享给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