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托管班校长头疼:家长来咨询时聊得好好的,转身就没了下文。其实,不是家长没需求,而是你没做好 “潜在家长” 的维护。就像种庄稼,播种后要浇水施肥,潜在家长也需要精心管理,才能长成 “报名学员”。做好这5步,让咨询家长变成你的 “准客户”。
一、建一份 “活的档案”:别让咨询家长 “石沉大海”
“家长来咨询时留了电话,回头想联系,却找不到记录了。” 这是很多托管班的通病。
正确的做法是:只要家长来过咨询(哪怕只是路过问了两句),都要记录进档案。档案里不光要记姓名、电话,更要记这些细节:
孩子年级、学校(比如 “三年级,XX 小学”);
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比如 “作业辅导是否细致”“有没有晚餐”);
咨询时的犹豫点(比如 “觉得价格有点高”“担心孩子不适应”);
家长的职业、接送时间(能帮你后续推荐合适的托管套餐)。
可以用 Excel 表格或专门的管理软件,每新增一个家长就及时更新。这份档案不是 “死数据”,而是你后续沟通的 “指南针”。
二、给家长 “分分类”:不同需求,用不同方法跟进
不是所有潜在家长都要 “一样对待”。根据咨询时的意向强弱,分三类管理更高效:
高意向家长(比如 “详细问了收费和课程,说回家商量”):3 天内就要跟进,重点解决他的犹豫点。比如家长担心 “孩子不适应”,可以说:“我们这周三有体验课,带孩子来试试?有专门的老师陪他熟悉环境。”
中等意向家长(比如 “留了资料,说再看看其他家”):1 周内跟进,用 “价值吸引” 代替 “硬推销”。比如发一条消息:“XX 妈妈,看到您家孩子上三年级,正好我们这周有‘三年级数学易错点梳理’的小讲座,免费邀请家长来听,帮孩子解决作业难题~”
低意向家长(比如 “只是路过,随便问问”):1 个月跟进 1 次,保持存在感即可。比如节假日发个祝福,附一句 “孩子最近学习顺利吗?有任何作业问题,随时可以找我们聊聊~”
分类跟进的核心是:别让家长觉得你在 “推销”,而是在 “帮他解决问
三、聊教育,不聊招生:用 “专业” 打动家长
“每次联系家长,一开口就说‘我们托管有活动’,家长肯定反感。” 一位托管班老师的教训。
潜在家长维护的关键是:少谈 “招生”,多谈 “教育”。比如:
给一年级家长发消息:“XX妈妈,最近好多一年级孩子写作业拖拉,我们整理了几个‘20分钟专注写作业’的小技巧,发您参考下~”
给家长打电话时,先问:“孩子这学期有没有说作业难?我们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在 XX 知识点上卡壳……”
用 “教育话题” 打开话匣子,家长才会觉得你 “懂行”“靠谱”。记住:家长选托管,不是选 “最便宜的”,而是选 “最懂孩子的”。
四、关键时刻 “刷存在感”:用温暖代替 “硬广”
节假日、孩子生日时的一句问候,比平时发10条招生信息都管用。
节日祝福:别发群发模板,结合孩子情况改一改。比如母亲节:“XX 妈妈,母亲节快乐~ 上次听您说孩子总调皮,其实这阶段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我们托管这周有‘帮妈妈做手工’活动,带孩子来体验下?”
特殊节点:开学前一周,发消息:“XX 妈妈,开学后作业量可能会增加,我们准备了‘收心计划表’,需要的话发您一份,帮孩子调整作息~”
日常关心:看到家长朋友圈发孩子考试失利,可以私信:“孩子这次没发挥好别着急,我们老师总结了‘错题整理方法’,明天送您一份?”
这些细节会让家长觉得:“这家托管不光想赚我的钱,是真的关心孩子。”
五、用 “活动” 拉近距离:让家长 “亲身体验” 胜过千言万语
“说再多托管多好,不如让家长亲眼看看。” 定期邀请潜在家长参加活动,是转化的 “加速器”。
适合邀请潜在家长的活动有:
开放日:让家长参观托管环境,看孩子们写作业、吃晚餐的真实场景,比照片视频更有说服力;
亲子活动:比如 “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手工”“亲子趣味运动会”,让家长感受托管的氛围,孩子也能熟悉环境;
教育讲座:邀请有经验的老师讲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低年级习惯养成技巧”,家长觉得有收获,自然会信任你。
活动后记得跟进:“今天看您家孩子在活动中很积极,他平时是不是很喜欢动手?我们托管每周都有这样的小活动,孩子肯定会喜欢~”
最后想说:潜在家长管理,拼的是 “用心”
从 “咨询” 到 “报名”,就像和家长 “谈恋爱”—— 太急切会吓跑对方,太冷淡会失去联系。
做好这5步:用档案记准需求,用分类精准跟进,用专业建立信任,用温暖拉近距离,用活动促进体验。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很多曾经 “犹豫” 的家长,慢慢就成了你的 “老客户”。
托管班招生,从来不是 “守株待兔”,而是 “精耕细作”。把潜在家长当朋友,用真心换信任,生源自然越来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