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级教育旗下第二托管品牌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友妈帮托管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4000-400-821

友妈帮托管:孩子开学就焦虑?不是学不会,是你的高期望 “压得他喘不过气”

发布时间:2025-09-15
来源: www.ymbtg.com 作者: 友妈帮托管 阅读量:77

摘要:新学期的铃声刚响,校园里满是孩子的笑声,家长们却喜忧参半:既盼着孩子能进步,又怕他跟不上节奏,不自觉就把 考进前10名多报2个兴趣班 的期待挂在嘴边。可很多时候,这份 望

新学期的铃声刚响,校园里满是孩子的笑声,家长们却喜忧参半:既盼着孩子能进步,又怕他跟不上节奏,不自觉就把 “考进前10名”“多报2个兴趣班” 的期待挂在嘴边。可很多时候,这份 “望子成龙” 的心意,反而会变成孩子的负担 —— 就像芳芳那样,在父亲过高的期望里,从 “害怕出错” 走到了 “不敢上学”。
其实,开学不是 “给孩子定高目标” 的起点,而是 “帮孩子找对节奏” 的契机。家长要做的,不是把期望变成 “枷锁”,而是让它成为孩子愿意往前跑的 “动力”。
 
别让 “高期望”,压垮孩子的成长
芳芳的父亲是大学数学系老师,总觉得 “女儿学数学肯定没问题”。小学低年级时,芳芳做题要反复检查好几遍,就怕错了让父亲失望;到了高年级,知识点变难,她越紧张越学不好,成绩一落千丈,最后甚至逃学 —— 这样的例子,在开学季并不少见。
家长总以为 “期望越高,孩子越努力”,却没看到高期望背后的伤害:
学习上,焦虑会 “偷走” 专注力:孩子做题时总想着 “错了怎么办”,背书时记不住内容,原本会的题也容易慌神出错;
生活里,压力会 “拖垮” 状态:有的孩子失眠、吃不下饭,有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连以前喜欢的游戏都提不起兴趣;
心态上,挫败会 “击垮” 自信:一旦成绩没达到预期,孩子会觉得 “我对不起爸妈”,慢慢变得自卑,甚至想 “干脆不学了”。
更糟的是,这种压力还会拉远亲子距离:有的孩子怕被批评,故意隐瞒考试成绩;有的孩子被骂多了,会跟家长顶嘴、摔门 —— 原本的 “期待”,变成了亲子间的 “隔阂”。
 
期望不是 “越低越好”,关键是 “贴孩子的实际”
听到 “高期望不好”,有的家长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那我不管他了,考多少都无所谓”。可过低的期望,同样会伤害孩子 —— 他会觉得 “爸妈都不相信我能做好”,慢慢变得没动力,甚至自暴自弃。
真正合理的期望,是 “跳一跳够得着” 的目标,要结合孩子的情况,分 “短期” 和 “长期” 来定:
1. 短期期望:从 “小目标” 开始,让孩子尝到 “努力就有收获” 的甜
短期目标不用 “宏大”,要具体、能落地,参考孩子上学期的表现来定。比如:
如果孩子上学期数学计算总出错,不用定 “数学考90分”,可以说 “这学期我们每天做10道计算题,争取准确率达到90%”;
如果孩子作文总写得短,不用要求 “写出优秀作文”,可以说 “每周多积累2个好词,下次作文试着用进去”。
当孩子达成目标时,一定要给反馈:比如准确率达标了,就夸 “你每天坚持练计算,现在越来越熟练了,真棒”;积累好词有进步,就奖励他 “周末去书店挑一本喜欢的书”。这些小肯定,会让孩子觉得 “我能做到”,慢慢积累自信。
2. 长期期望:跟着孩子的 “兴趣” 走,别把 “你的理想” 变成 “他的任务”
长期目标不是 “你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 “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别逼他 “先把数学学好再画画”,可以说 “我们报个绘画班,这学期先学会画水彩,下次试试参加绘画比赛”;如果孩子爱琢磨机器人,就支持他 “先学简单的编程,慢慢组装自己的小机器人”。
朋友家的孩子喜欢打篮球,以前家长总说 “打球没用,不如多做题”,孩子越来越抵触。后来家长转变思路,跟孩子约定 “每天完成作业后,去打半小时球,周末可以去看球赛”—— 现在孩子不仅写作业更主动,还因为打球变得更开朗,学习效率也高了。
 
开学季,家长先做好 “心态调整”
其实,孩子对 “期望” 的感受,比我们想象中更敏感。开学初期,家长要先稳住自己的情绪:
别一见面就问 “今天学了什么?会不会?”,可以先聊 “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好玩的事”;
别拿孩子跟别人比 “你看隔壁小明又考第一”,可以说 “你这次比上次多对了3道题,有进步”;
别因为一次考差就焦虑 “你怎么总学不好”,可以一起分析 “这道题错在哪,下次怎么避免”。
新学期就像孩子刚拿到一本新本子,第一页不用写满 “必须做到的事”,而是先画下 “我想尝试的事”。家长要做的,是帮孩子把 “期待” 变成 “愿意做的事”,而不是 “必须完成的任务”。
好的期望,是 “我相信你”,不是 “你必须做到”
开学不是 “施压” 的开始,而是 “陪伴” 的新起点。别让 “望子成龙” 的焦虑,遮住你看见孩子努力的眼睛;别让 “不切实际的目标”,磨掉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合理的期望,就像给孩子搭了一个梯子:不高不低,他够得着,也愿意往上爬。当你说 “我相信你能慢慢进步”,比说 “你必须考第一” 更有力量;当你支持他 “做喜欢的事”,比逼他 “做有用的事” 更能让他成长。
愿这个开学季,每个孩子都能带着 “我想试试” 的勇气,而不是 “我必须做到” 的压力,慢慢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分享给你哦
 

领取加盟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