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第十五期晋鹰汇少年领袖特训营第五天迎来"善良的边界"主题日。在晨读的书香、实践的感悟与真实的善意体验中,孩子们逐渐明白:真正的善良,是既能温暖他人,也能守护自己的分寸与力量。
清晨的营地,书香先至。在晋鹰汇少年领袖特训营,孩子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晨读,书页翻动的声音与山间的清风交织,为新一天注入沉静的力量。随后到了晋鹰汇少年领袖特训营的环节——“喊梦”,在这里每个孩子都勇敢站出,用清脆而坚定的声音喊出心中的梦想。“我想成为医生,救死扶伤!”“我要走遍世界,把善意带到每个角落!”…… 这些呐喊不仅是梦想的释放,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 “放大格局、绽放自我” 的种子。老师针对每个孩子的表现进行专属点评,能明显感受到,经过几日的历练,孩子们的状态愈发自信从容。
上午的核心环节,班主任殷老师带来的《善良的边界》主题课程。“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要做个善良的人,可善良是不是毫无底线?怎样的善良才能既温暖他人,又保护好自己?” 殷老师抛出的问题直击人心,随即带领孩子们一同探索善良的尺度,聊聊如何让善意更有力量,也让每一份真诚都不被辜负。
课程中,殷老师用生动的比喻带孩子们理解 “能量泡泡”:“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的能量泡泡,在这个泡泡里,我们的身体、情感、物品都需要被好好保护。当有人想要突破这个能量泡泡时,我们要学会勇敢地拒绝。” 这个话题让很多孩子深有共鸣,纷纷点头表示感同身受。殷老师进而细致地教大家如何友好地拒绝 —— 比如先肯定对方的需求,再说明自己的情况,用温和却坚定的语气表达立场,既坚守了自己的边界,又不伤害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原来拒绝也能这么有温度”,孩子们边听边记,课后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对 “有边界的善良” 有了更具体的认知。
午休过后,孩子们乘坐大巴抵达大别山地质科普教育基地。这座被誉为 “地质文化第一村” 的地方,不仅藏着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更藏着与当日主题呼应的深意。在这里,孩子们了解地球的起源,惊叹于 “地球如何在宇宙中保护自己”—— 大气层的屏障、磁场的守护,恰如人类需要守护自己的 “能量泡泡”,让孩子们对 “保护边界” 有了更生动的理解。
基地内,一颗硕大的夜明珠让孩子们啧啧称奇,仿佛一秒穿越到古代;旁边的省市矿产分布图前,孩子们兴奋地寻找自己故乡的矿产,眼神里满是对家乡的自豪;而生肖幸运石的展区更是人气爆棚,大家纷纷对照自己的出生月份,寻找专属的 “幸运符号”,在趣味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兴趣。
参观途中,孩子们来到基地旁的药王墓。这座陵墓并非为纪念著名的药王孙思邈,而是承载着另一段关于善行的故事:药王一生行医救人,却因一次贸然助人不幸牺牲。老师借此引导孩子们:“激发善意需要本领,更需要懂得保护自己。就像药王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边界的善意,可能会让自己受伤。” 这段故事让孩子们沉默良久,也让 “善良有边界” 的主题愈发清晰。
当孩子们在彭院士故居驻足参观时,意外收获了一份温暖的善意:邻家老奶奶拎着竹篮走来,把自家菜园刚摘下的黄瓜一一递到孩子们手里。带着泥土清香的脆嫩,伴着老人慈祥的笑意,这份未经雕琢的善意,恰是当天主题最生动的注脚 —— 它有分寸(不打扰的关怀),有真诚(发自心底的分享),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真正的善良,从来都在分寸里见温度,在真诚中显力量。这一刻,仿佛全天的课程形成了完美闭环:从学习 “善良有边界”,到看见 “有分寸的善意”,孩子们对主题的理解愈发深刻。
傍晚时分,又到了善行日记时间。孩子们提笔写下一天的感悟:“能量泡泡让我知道,保护自己和帮助别人一样重要”“药王的故事告诉我们,善良要有本领”“老奶奶的黄瓜,是最温暖的善意”…… 最后,殷老师展示了部分同学的日记,字里行间满是用心与创意,见证着他们对 “边界与善意” 的思考与成长。
第五日的旅程,让孩子们懂得:善良不是无底线的妥协,而是带着边界的温暖。如同地球有大气层的守护,人也需要有自己的 “能量泡泡”—— 这份清醒的善意,既能照亮他人,也能守护自己,这才是最有力量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