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像刚发芽的小苗,既需要阳光雨露,也需要空间扎根。那些眼里闪着光、做事有底气的孩子,背后的爸妈往往都在做这三件事:会夸、会放、会等。这些藏在日常里的小细节,正在悄悄帮孩子攒足面对世界的勇气。
第一件事:会夸 —— 让孩子相信 “我能行”
孩子放学回家,举着画歪歪扭扭的画说 “妈妈你看” 时,你怎么回应?是说 “这画得不好看”,还是蹲下来指着画说 “你给小花涂了三种颜色,想法真特别”?对小学生来说,爸妈的夸奖就像魔法,能让他们眼里的光更亮。
夸具体,别只说 “真棒”
二年级的小宇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妈妈没说 “你真调皮”,而是说 “你刚才把积木搭成了高塔,虽然倒了,但试了好几次,这种不放弃的劲儿特别棒”。后来小宇不仅主动收拾了玩具,还说 “我明天要搭个更稳的”。
夸孩子要像 “寻宝”:
不说 “你写作业真快”,而说 “你今天写生字时,每个字都按老师说的加了笔画,看得出来很认真”;
不说 “你真聪明”,而说 “这道数学题你想了三种办法,比上次进步多了”。
具体的夸奖能让孩子明白 “我哪里做得好”,慢慢攒出 “我能做好” 的底气。
夸努力,不只看结果
一年级的朵朵考试没考好,哭着说 “我太笨了”。爸爸拿出试卷说:“你看这道题,上次错了这次对了,说明你上课认真听了呀。咱们把错的题再练两道,下次肯定更棒。”
对小学生来说,进步比满分更重要。就像学系鞋带,一开始总系错,但只要练得多了,总会学会。爸妈要做的,就是把 “你又错了” 换成 “你比昨天快了一点点”,让孩子知道 “努力了就会有进步”。
第二件事:会放 —— 让孩子敢说 “我试试”
孩子想自己系鞋带,却系成了死结;想自己盛饭,结果洒了一地 —— 这时候你会抢过来帮他做吗?对小学生来说,爸妈 “退一步”,孩子才能 “进一步”。
给孩子选的权利
周末穿什么衣服、放学先写作业还是先练口算、书包里放哪本课外书,这些小事可以让孩子自己选。别担心他选错,就像一年级的乐乐,选了下雨天穿运动鞋,结果踩水洼溅湿了裤子,下次就知道该穿雨靴了。
选对选错都是收获:孩子会明白 “我的想法很重要”,慢慢养成 “自己的事自己做” 的习惯。
让孩子当 “小帮手”
三年级的安安妈妈总说 “妈妈累了,你能帮我把碗筷摆好吗”“这个字我不认识,你能教教我吗”。安安不仅做得很认真,还常说 “妈妈你看我能帮你做事了”。
小学生特别喜欢被需要:
让他帮忙整理书包,说 “你比妈妈记得清楚哪本书要带”;
让他参与做简单的家务,说 “有你帮忙,家里变干净多了”。
被需要的孩子会觉得 “我很有用”,这种感觉能让他更勇敢地尝试新事物。
第三件事:会等 —— 让孩子知道 “慢慢来也没关系”
孩子背课文总卡壳,你会说 “这么简单都背不会”,还是说 “我们一句一句来,你刚才这一句比上遍顺多了”?对小学生来说,爸妈的耐心比催促更有力量。
允许孩子 “慢慢来”
四年级的小航学骑自行车,摔了好几次就想放弃。爸爸没说 “你怎么这么胆小”,而是说 “爸爸小时候学了一个星期才学会,你今天已经能骑两米了,比我当时强”。后来小航每天练 10 分钟,两周后就骑得很稳了。
成长就像种小树,不能急着让它开花:孩子写字慢、算题错,都是正常的,爸妈要做的是陪着他说 “我们再试一次”。
不拿孩子跟别人比
“你看隔壁小明考了100 分”“你同桌画画比你好”—— 这些话就像小刺,会扎到孩子。小学生朵朵的妈妈有个好办法:家里贴了张 “进步表”,每记录一条进步(比如 “今天主动打招呼了”“生字写得比昨天整齐”),就贴颗星星。
朵朵说:“我不用跟别人比,我的星星越来越多啦。” 这种 “跟自己比” 的快乐,能让孩子更爱自己、更敢尝试。
写在最后:孩子的勇气,藏在爸妈的细节里
小学生眼里的光,其实很简单:是爸妈指着歪歪扭扭的作业说 “这一笔写得真直”,是允许他自己系错鞋带时的耐心,是告诉他 “摔了也没关系” 的拥抱。
会夸的爸妈,帮孩子攒底气;会放的爸妈,帮孩子长本事;会等的爸妈,帮孩子养勇气。这三件事做好了,孩子自然会带着眼里的光,一步一步走得稳稳当当。
就像二年级的小宇在作文里写的:“我妈妈说,我不是最棒的,但我是最特别的。我觉得她说得对!”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家庭教育的知识,在下方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分享给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