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明确规范,违纪必究
在教室管理中,清晰的规则是纪律的基石。托管老师务必让孩子们清楚知晓,教室里哪些行为绝不被允许。一旦违规行为出现,老师应果断制止。只有行为得到规范,老师才能将宝贵的上课时间聚焦于教学,而非耗费在处理违规学生上。
02共同参与,增强认同
让孩子们参与教室规则的制定,是提升规则遵守度的有效策略。当他们的想法融入规则,便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感。这些用孩子自己的语言书写的规则,对他们而言更具意义,从而更愿意主动遵守,减少破坏规则的行为。
03常抓不懈,养成习惯
托辅老师需时刻留意学生行为,发现问题即刻纠正。通过持续的关注与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清楚分辨可接受与不被允许的行为。尽管开学初期老师会疲惫,但坚持下去,孩子们终将自觉遵守规则,老师也能轻松教学。
04以身作则,尊重先行
维持教室秩序,关键在于培养孩子们彼此尊重的意识。而老师要让孩子尊重他人,首先要尊重孩子。面对侵犯他人的行为,老师及时制止、耐心规劝,同时,自身尊重他人的榜样作用更为重要。
05家校联动,协同管理
将教室规则及违规处罚办法复印给家长,能避免家长误解,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行为规范,有助于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06精心备课,合理规划
充分的备课与合理的时间规划是减少纪律问题的重要保障。老师上课前准备充分,孩子们就能全身心投入辅导与学习,纪律问题自然减少。同时,让孩子熟悉写作业的时间安排,明确每个时段的任务,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07坚定执行,前后一致
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与执行必须保持一致,否则会失去孩子的尊重与信任,削弱老师话语的约束力。处罚违纪学生若前后不一致,孩子易心存侥幸,尝试违规行为,破坏教室秩序。
08尊重隐私,课后处理
孩子犯错时,老师应尽量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处理,避免当众训诫,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对于轻微违纪,可留到课后处理,既能保证教学活动不受干扰,又给予犯错孩子改正的机会。
09逐步加重,引导改正
对于多次犯错的孩子,可采取逐步加重处罚的方式。初次犯规给予象征性处罚,如在黑板上写下名字;再次犯错则给予实质性惩罚,且惩罚通常在课后执行,给孩子改过自新的机会。
10及时奖励,激励进步
当孩子在行为或学业上表现出色时,及时给予奖励,如口头称赞、象征性奖励或实质奖励。奖励可激发孩子重复良好表现,如通过在图表上打星号,积累一定数量后给予实质性奖励,促进学生相互约束行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