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级教育旗下第二托管品牌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友妈帮托管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186-7213-0250

那些努力却成绩差的孩子,都是踩了这个坑

发布时间:2022-11-06
来源: www.ymbtg.com 作者: 友妈帮托管 阅读量:193

摘要:妈,学习我真的尽力了:那些努力却成绩差的孩子,都是踩了这个坑 最近,有朋友跟我说起她的困惑,她偶然看到了孩子的单元测试卷子,考了74分,虽然没有排名,但这个分数肯定是

    “妈,学习我真的尽力了”:那些努力却成绩差的孩子,都是踩了这个坑
 
    最近,有朋友跟我说起她的困惑,她偶然看到了孩子的单元测试卷子,考了74分,虽然没有排名,但这个分数肯定是下游的。
 
    她有点不淡定了,因为这些卷子的题目,她几乎都给孩子辅导过,考试只是变了变条件,结果孩子又出了不少错。
 
    她心想教育孩子不能急躁,强忍着脾气问孩子哪里不会、哪里不懂,妈妈再给你讲讲,没想到孩子说:“我懂的”。
 
    孩子一句话,她心里就在怒吼:你懂为什么考试还错这么多。
 
    其实这种孩子生活中挺多的:
 
    上课他们都能听懂,可一做题,就错误百出;
 
    平时看着学得还不错,可一考试就不行;
 
    在理科学习中,这种现象更明显,定理公式明明记得挺熟,可只要题目条件稍稍变化,孩子立刻就头大,无从下手。
 
    看上去,是孩子马虎或基础知识不扎实,可翻回去再学几遍,孩子还是原样。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真心愁。
 
    学习,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它是知识在脑子里内化、整理、吸收的过程。
 
    这些孩子看似学会了,其实只是把知识原封不动地「放」进了大脑里。
 
那些努力却成绩差的孩子,都是踩了这个坑
 
    等到考察时,知识没办法「触发」,孩子用不起来,才发现——知识真正的内化、整理过程,可能并没有发生,或者说并没有走完。
 
    好的学习其实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知识本身;另一方面,是内化、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学到的技巧。
 
    并且,无论是知识还是技巧,都要能「一触即发」,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能用起来。
 
    我假期里参加了一个有关学习力的内训,觉得孩子们死学知识、会学不会用、学新知识效率低下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一个重要又隐蔽的能力——迁移能力。
 
    很多知识领域的人,都把「迁移能力」称为学习中最关键的一步。
 
    父母们如果能了解到「迁移」是怎么回事,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提升这种能力,孩子们学习起来,可能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学习中迁移能力到底是什么?
 
    一项研究认为:人类现有的所有工作中,只有 30% 的核心能力是专业能力,剩下的 70% 的核心能力,都是通用的。
 
    像应对意外的能力、理解需求的能力、沟通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等等,这 70% 的能力,都是通用能力,并且都在「可迁移能力」的范围内。
 
    「迁移能力」,其实是一个心理名词。
 
    它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说把一个情景下掌握的知识技能迁移到另一个情境下。
 
    比如:一个孩子,阅读多、理解能力好,当他把阅读中学来的理解能力用到数学中,审题时就能轻松读懂。
 
    还有,一个孩子在学习乐器时,擅长从节奏、旋律、力度等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表达,当她把这种「多视角的观察和表达」用在写作文上,写出的东西就特别生动。
 
那些努力却成绩差的孩子,都是踩了这个坑
 
    这种把知识或学习的能力,灵活用到不同学科,不同场景的做法,就是迁移能力。
 
    正向的学习迁移,能让一个孩子,在新知识、新领域的学习中,学得更快更好,对已有的旧知识,也会用的得心应手。
 
    迁移能力怎么影响孩子学习?
 
    小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狗熊掰玉米」的课文。
 
    说的是,狗熊在玉米地里看到一个大玉米,赶紧掰下来夹在腋下。
 
    走着走着,又看到一个,就又掰下夹在腋下,这时,第一个玉米被挤掉了。
 
    就这样,狗熊不断地看到玉米,也不断地掰下夹在腋下,可它辛苦了一天,最终只带着一个玉米回家去了。
 
    学习中迁移能力,就和这个过程类似。只不过,迁移能力,它比较隐蔽,一般都在孩子大脑中完成。
 
那些努力却成绩差的孩子,都是踩了这个坑
 
    一个孩子,如果不懂得整合自己之前的经验、技能,就会像「狗熊掰玉米」一样,每次学习,都要重启思维、大脑。
 
    他不断努力,却总是「边学边丢」,学到的东西没有积累,也不会对后续学习有好的影响。
 
    这个过程,还类似接力跑。
 
    如果把之前的学习,比作接力跑时的第一棒跑,当孩子开始跑第二棒时,他不懂接棒原地跑,只会重回起点,从第一棒跑起。
 
    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即便学习态度没问题,努力也做的不少,可知识就是很难学透,接受新知识的效率,也很慢。
 
    而迁移能力好的孩子,懂得用已有的经验、技能去学习,效率自然高得多。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知识一点就透,甚至能自己灵活运用;而有的孩子,掰开了揉碎了讲半天,还是不会用,好像天生接受知识慢。
 
那些努力却成绩差的孩子,都是踩了这个坑
图片来源:电影《纯真年代》
 
    决定知识迁移运用的有这几点
 
    很多人会说,既然迁移能力这么神奇,为什么没有人教这种能力?
 
    准确的说,迁移能力是思维和大脑的灵活运用,我们很难教会它,只能透过一些知识迁移的本质,让孩子在思维上多建立连接,促进孩子对知识迁移运用。
 
    1. 迁移能力,跟熟练度、熟知度相关
 
    迁移能力,跟一个孩子学习的熟练度有关,孩子对知识技能掌握越熟练,知识迁移运用才越容易 。
 
    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打靶」实验。
 
    他们让 2 组孩子,用飞镖投掷水下 12 英寸深的靶子。
 
    我们都知道,光有折射现象,在空气中看水中的靶子时,实际位置会有偏差。
 
    其中一组孩子,知道「折射」现象;而另一组孩子,没了解过「折射」原理。
 
那些努力却成绩差的孩子,都是踩了这个坑
 
    两组孩子,都经过了充分的练习。
 
    结果,在水下 12 英寸的打靶练习时,两组孩子完成的效果不相上下。
 
    接着,研究者改变了靶子的深度,把靶子调整到只有水下 4 英寸深。
 
    结果,学过「折射」现象的那组孩子,普遍投得更准确。
 
    这是因为,学过折射现象的孩子,理解他们要做的事情,并且在第一次的练习中,已经熟练运用了关于折射的技巧。
 
    第二次投掷时,他们只稍微迁移了一下经验,就能轻易完成任务。
 
    而没有学过折射的孩子,还需要一次次摸索、尝试、调整才能投中,所以整体表现都会差。
 
    能否完成知识经验迁移,跟孩子对一件事情的熟知度、熟练度非常相关。
 
    当一个孩子熟练透彻地掌握了一种知识或一项技能后,他才有机会把这些用到新学习上。
 
    所以,学习中,孩子不能只局限于学会,而要力求学熟、学透。
 
    2. 理解的深度,也决定孩子能否迁移运用知识技能
 
    孩子能不用迁移运用知识,还取决于,他们对知识理解的深度。
 
    《为什么有人看了很多书,却依然不能洞察世事?》一文的作者说:
 
    真正导致人和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并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知识去联系知识,往往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他在看书时,每读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会问自己:我遇到的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呢?
 
    如果不找出至少 5 个现象他就不继续学新知识。
 
    举个例子,孩子们学「说明文」时,会学到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初学时,很多孩子可能会混淆这几种方法。
 
    但如果每学一种方法,都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从学过的课文、段落中,甚至我们日常说的话里多找出几句来,说说这是用的什么说明方法,他们每个概念,就会学得深入,嚼得透彻,运用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孩子们学知识时,不应该只局限于知识表面,任何概念,知识性的东西,都要试着往深处挖一挖,多联系已有知识去理解。
 
    当知识技能真正「嚼透了」,迁移运用,也就更容易发生了。
 
    3. 孩子能不能迁移运用知识,还取决于用脑的方式
 
    孩子能不能迁移运用知识,还取决于,他们思考了多少。
 
    比如,听老师讲题的过程,实际上,孩子大脑的思路,是在重复走别人踩出来的路,一些岔路、错路都在老师的帮助下舍去了。
 
    而孩子自己做题时,则需要自己探索、开辟新的思考路线,这时,就是在考验孩子用大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自己避开岔路、错路,弄懂了一个问题,大脑也就顺便「整理」了信息,知识就会变得有逻辑性,用起来,就很容易「触发」。
 
    相对死记硬背,这种学知识的方式,让孩子更能「融会贯通」地用起来。
 
    这个过程,就是教孩子学会思考、提升大脑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能为孩子日后迁移学习,打下基础。
 
那些努力却成绩差的孩子,都是踩了这个坑
 
    知乎曾有个话题:名校和普通学校最大的区别在哪?
 
    高赞回答说:绝对是思维的差别。
 
    其实,孩子之间,最大的差别,也是在思维上。
 
    迁移能力,看上去抓不住摸不着,但如果父母真的细心地深入到孩子学习中,会发现:聪明的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因为孩子们现在的学习,还轮不到拼天赋的地步,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就足以让一个孩子,走在同龄孩子的佼佼者之列。

领取加盟资料